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贺黄本立院士九十华诞(2)

来源:分析试验室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而唯一让年少的黄本立内心感到分外温暖的是:一直被他当作“庇护神”的、比他大几岁的姑姑黄雪芬,从小就让他随便看她看过的小说,如巴金的《家》

而唯一让年少的黄本立内心感到分外温暖的是:一直被他当作“庇护神”的、比他大几岁的姑姑黄雪芬,从小就让他随便看她看过的小说,如巴金的《家》、《春》、《秋》,矛盾的《子夜》,鲁迅的短篇《阿Q正传》等;后来她觉得这些“大人看的书”不太合适,就给黄本立买了《安徒生童话》、《希腊神话》、《爱的教育》等“小孩看的书”。姑姑的关爱和这些书给年少的黄本立增添了很多的精神食粮,开发了他的智力,培养了他独自生存的勇气、能力和一身硬骨,同时也给了他无穷的力量。

黄本立院士和夫人,女儿,女婿,外孙女(2006年)

岭南工读名师指点

1945年9月,黄本立考入了广州岭南大学。他从小崇拜“机器仔”,即搞机械的年轻人,希望自己长大后能当上技师。他填报的志愿是工科,谁能想到,当他跑到工学院去注册时,接待他的竟是物理系的老教授朱志涤。朱教授说:“你这个成绩不是还可以吗,你为什么学工呢?”黄本立简要地讲述了自己想当机械仔的想法,朱教授说:“其实,你要是学物理的话,只要把物理学透了,将来你要搞‘工’就很容易了,你看工科的书就会像看小说一样……”黄本立觉得,这话虽然可能有点夸张,但也有一定道理;看看工学院的各系,除了化工,其他系好像还真的都跟物理有关系,于是就在注册的时候转到物理系去了。

岭南大学在新中国成立前是南方一所有名的“贵族大学”,像黄本立这样一个中落归侨的遗孤根本难以维继。在岭南大学物理系四年的学习期间,品学兼优的黄本立获得了众多的老师和同窗好友们的频频相助,加上他获得的奖助学金——1946年获得了该校物理系成绩最优奖、1947年—1949年连续获国际学生奖学金,以及勤工俭学——长期以来做着批改同学作业、准备教学实验等理应由助教来做的工作,才使得他有能力缴交学费和维持生活,学业得以继续,并受到良好的教育。

冯秉铨教授、高兆兰教授志同道合,抗战胜利后就毅然谢绝美方的高薪挽留,抛弃在美国的优越生活条件,毅然回到满目疮痍的祖国,到母校岭南大学当“穷教书匠”。他们对祖国的挚爱与忠贞、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深深地烙刻在黄本立的心间。黄本立在校期间喜欢的“电子学”、“光学”这两门课程正是冯秉铨教授、高兆兰教授讲授的,也因此黄本立热衷于玩无线电和照相机。在冯秉铨教授的指导下,黄本立和同学一起组装了一台黑板大小的示教用超外差收音机。高兆兰教授则提供了在当时相当珍贵的彩色幻灯片胶卷给黄本立和同学们做实验,一起冲洗胶卷,并鼓励同学们成立课余摄影小组。高先生教学生原子光谱原理,教他们做一些如未知波长测定等的基本实验时,一再告诉他们,进行科学实验时务必要耐心、细心和用心,还要有恒心,不怕失败,才能成功。她举例说,那台给他们用来做实验的石英光谱仪刚到货时失调,她做了几十次试验才把它重新对光、调整好的。她教导学生们对实验数据要加以整理、分析、归纳、推算……才能做出结论。这些教导黄本立都牢记心中,不仅大大地激发了他的兴趣,对他后来的光谱分析生涯,对他日后的科研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可就在黄本立读大学四年级,即将毕业的时候,长期以来超负荷透支体力终于使得原本消瘦的黄本立支撑不住了,他也感染上了父母亲以前得的肺病,只好休学住院。这一住就是大半年,住院期间,冯先生和高先生还常常给黄本立写信。临近广州解放时,黄本立听说岭南大学有些老师跑到香港或设法出国去了,可冯先生却来信说:“We will stay here to do our job and do it well.”即他们决定留在这里工作,而且要把它做好,非常明确地阐明了他们的意向。就是这么一句看似很简单的话,当时却每一个字都重锤般地敲击着黄本立的心灵,让他深受感动,并至今牢记心头。出院后黄本立回学校复读,不久后广州也迎来了解放。

黄本立院士和他的科研工作团队(2014年)自左至右:梁志森(博士生),张伯超(博士生),江云斌(本科生),王小华(博士生),邹冬璇(硕士生),孙彬文(本科生),黄本立(院士),殷志斌(博士生),杭 纬(教授),何妙洪(博士生),刘 蓉(博士生),李卫峰(博士生),张书迪(博士生),程肖玲(硕士生),肖元芳(硕士生)

广州刚解放时黄本立面临两条路的选择。一是毕业后出国留学。当时黄本立的一位好友张植鉴已在美国帮他申请“读研”。而黄本立自大学二年级起连续获得华盛顿州立大学设立的国际学生奖学金,申报上该校的研究生录取几率很大。另一条路是“参加革命”(在新中国参加工作)。当时黄本立的一位同班同学李小琼从北京分配到长春的东北科学研究所工作,在来信中提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急需要理工科人才;并告诉黄本立说,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到长春的一个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前身)去。满怀爱国之心的黄本立毅然奔赴北上“革命”的道路,放弃了赴美留学的机会。他等不及毕业,就于1950年2月和几位同班同学一起匆匆赶赴东北。3月初,黄本立到了长春东北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前身,简称长春应化所)。解放初期,东北的产业部门的发展急需快速、准确的原子光谱分析技术,而在当时这种技术还未开始起步。黄本立毅然地投身到急需的原子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中去,暂时放下了自己喜爱的摄影。当时他还想等以后条件允许的时候,再想办法调到“东影”去,从事他热衷的摄影工作。

文章来源:《分析试验室》 网址: http://www.fxsys.cn/qikandaodu/2020/0918/402.html



上一篇:2016年《分析试验室》征订启事
下一篇:第四届全国实验室管理科学研讨会征文通知

分析试验室投稿 | 分析试验室编辑部| 分析试验室版面费 | 分析试验室论文发表 | 分析试验室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分析试验室》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